我的读书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动物园 书评 我的读书笔记

我的读书笔记

2024-06-16 10: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9-7-27

这是裸猿三部曲的第二部 “《人类动物园》讲现代人的困境及其出路,态度乐观积极令人鼓舞。近代以后人类社群不再是人人熟悉的小型部落,也不再是鸡犬之声相闻的小国寡民,而是人口爆炸的超大型部落。莫利斯把现代人称为超级部落人,将其比作动物园里的圈养动物。这个比喻生动传神,深刻揭示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都市人的困境:人口过剩、过分拥挤的生存空间与人的生物学特征严重相悖,造成过分的压力、过多的“都市病”。”

目录 第一章 原始部落与超级部落第二章 社会地位与超级地位第三章 性行为与超级性行为第四章 内群体与外群体第五章 印记与错误烙印第六章 寻求刺激与控制刺激第七章 永不泯灭的童心

第一章 原始部落与超级部落

对于人类来说,基因位面的发展跟不上文明的进步,来不及完成生物学意义的变化,来不及演化成为在基因层次上文明化了的新物种。我们的文明化进程完全是依靠学习和条件反射实现的。从生物性上讲,人仍然是简单的部落动物。 我们迈出森林向外面闯荡,逐渐变成狩猎猿,长期狩猎生活的见习培养了人的聪明才智和互助系统。诚然,猎人的本性还是喜欢互相竞争、自作主张的,就像猴类祖先一样,但日益增长的合作冲动强质性地削弱了他们的竞争性。因为单打独斗他们并不是其他四脚食肉兽的对手。猎人的头脑必须有前瞻性,他们要规划狩猎的计谋,他们必须团结一致才能生存下去。 后来,我们又开始从事农业,让我们逐渐能满足食物的需求。狩猎的策略必须变成农耕的策略,与此同时,很多其他的生活方面也开始变化。因此,我们的祖先还要再进一步开发脑力,以便应付富裕带来的社会复杂性,应付村落变成城镇以后的新情况。那时仍然是小型的部落,与我们现在的人山人海的城市截然不同。从生物学来看,我们这个物种没有准备必要的条件去对付大批的陌生人,陌生人带着面具,以我们部落成员的身份出没。我们至今还在以各种隐蔽的方式与大批假面人出没的局面作斗争——当然有些斗争方式也不是那么隐蔽的。我们的基因中根本没有充足的准备来应付现代这样的超级部落的生活,但我们仍然活得好好的。作为动物,我们只有一套在长期的狩猎生活里进化出来的生物学特征。答案必然隐藏在这一套生物学特征里——我们能够利用和操弄这些特征,又不至于像表面上看那样严重地扭曲这些特征。 我们的基本系统是:对外的社会合作和对内的社会竞争,不过,我们的远古祖先被迫挪动那个平衡点。从采集果实到狩猎是异常艰巨的斗争,要求更有效、更积极的内部合作。成长过程中的狩猎猿面对的外部世界,除了令人恐怖的现象之外,几乎无时无刻不向他提出挑战。结果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向:互相帮助,共享资源,组合资源。这并不是说远古人开始万众一心行事,生活远比这复杂。竞争关系和领属关系保留下来,这有助于提供动力,减少优柔寡断,但霸道式权威受到严重削弱,微妙的平衡实现了。倘若我们从来就没有与同类合作的基本的生物冲动,我们这个物种就绝不可能存活下来。但是,超级部落的不自然环境总是有悖于我们的生物性利他主义。同情、和蔼、互助,部落内合作的基本冲动必定是远古人群的行为模式,这有助于他们在危险的环境中生存。部落膨胀为无个性的超级部落以后,古人的行为模式才在压力下开始瓦解。到那时人为的法律和戒律才必须要强加于人,以矫正失衡的天平。有人说“法律禁止的,是人出自本能倾向于做的事情”,但不如说是“法律禁止的,是文明的人为环境驱使他做的事情。” 小型部落时,每个人都熟知其他的人。但是在超级部落中,大多数超级部落的成员都是陌生人,他和这些人没有个人的、部落的纽带。 超级部落相比于小型部落,更难以维持,于是,以下几点就成为了主要的凝聚力:法律、风俗、语言、宗教、战争。以风俗和语言举例。不同的文化的风俗习惯和服饰的细节可能会有鲜明的差异,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形式,只是表现不同。例如有些文化中丧礼是穿黑衣,而有些文化则是穿白衣。几乎在一切文化里,都能找到某一项目在其他文化中对应的社会习俗,只不过两者表现不同时,就会让人觉得差异悬殊,但其实是相同的基本社会模式。而对于语言,我们容易把语言只当做交流的手段,而忽略它的另一个作用:界定个体的身份,标明他是某一个超级部落的成员,又设置障碍,使他不能叛逃到另一个群体。 在许多方面,超级部落难以管理,所以大趋势是分解。例如,不同的人被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专业群体等。我们的生物特征不像白蚁,不会甘心成为庞大社群的成员。我们本质上是并且永远是简单的部落动物。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会努力维持大规模的超级部落。人有这样一个固有的生物属性:猝然进入超级部落里的都市混乱时,人心灵深处反而感到满意。这艺术性是人永远难以满足的好奇心、创造性和心智上的唯美倾向。都市的混乱场面似乎能加强他这一品行。就像庞大而密集的繁育场唤醒了海鸟筑巢孵雏的本能。很明显,人类尤其是在大都市里的人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了,大型都市复合体里的个人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唯有在城市里,持久的创新才真正有机会;唯独城市大量积存的顺应性能确保其强大和稳定,使之能够容忍叛逆的原创性和创造性产生的破坏力量。

第二章 社会地位与超级地位

任何有组织的哺乳动物总是存在着群里支配权的斗争与更替。自然界的地位之争有一个基本特征:争夺建立在社会群体内的个体关系上。随着超级部落的发展,个体关系日益非人格化,“超级地位”的争夺更为激烈。 对于控制群体、捍卫权利,有以下10条金科玉律,这些规则对于狒狒的首领到我们的总统都无一例外: 1、你必须要清楚展示凌然在上的仪表、体态和姿势 领袖决不能表现出臣服的样子,而且更要用各种方法表现自己优越的地位,例如霸气的行为模式、华丽的服饰等。对于现代的领袖来说,他们被赋予“人民的公仆”的称号,这让他们有所收敛,否则会危及他的地位,因此,他们穿着朴素、行为和蔼等,但仍然会有其他的补偿行为,例如大批的秘书、助理、助手、保镖等,这些人一部分的职责就是让别人看到他们唯唯诺诺,借以放大领袖的优越感形象。 2、在激烈对抗的时刻,你必须要以攻击的姿态威慑你的下属 领袖对任何挑战迹象都应作出反应,哪怕是用眼睛瞪一眼,显示积极的威胁,但当他人的挑战确认不会造成什么损失时,则用不着兑现这样的威胁。如果领袖长期不说话、不露面,不让下属感到领袖的存在,那就可能会逐渐丧失威信。如果环境不足以让领袖展示权力,那就必须主动创造条件。例如人类的领袖会突然发布严厉的训令、以突袭的方式巡查等,以威慑让下属记住自己的领袖地位,不要做出格的事情。 3、在身体受到挑战的时刻,你(或你的代表)必须能压倒发起挑战的下属 精明的领袖往往会避免直接的争斗,尽量用威慑手段让对手屈服,原因如下:①如果人们发现上帝也会受伤,就可能不再信仰他。②如果领袖把下属逼得太紧,就可能促使下属联合起来推翻自己。但对于人类,我们组建了军队和警察,只有全民的大起义才足以推翻领袖。有时专制者会雇佣更专业的压迫者阶级(如秘密警察),用以防止普通的压迫者不守规矩。 4、如果挑战者用的是脑力而不是蛮力,你必须能智取发起挑战的下属 人类最为骄傲的是大脑而不是蛮力,对于领袖来说,脑力远比蛮力来得重要。坚定不移、雷厉风行的决策,比正确与否更加重要。至关重要的是领袖的决策方式,而不是做什么,做事正确而方法错误时,领袖就难以自保,优柔寡断会使他颜面扫地,尽管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屡次受挫。(但我觉得领袖有时决策的错误会使人怀疑他的能力) 5、下属争吵时,你必须予以平息 领袖对于下属的争吵必须干预和压制,尽管这可能不会对自己构成直接的威胁。一方面,这位领袖提供了展示统治地位的机会;另一方面,有助于维护群体内的秩序。但是到了近代,这些职责逐渐委派给了其他人,以减轻领袖的压力。 6、你必须要犒赏直接下属,允许其享受高位者的特权 直接下属是自己最危险的对手,但面对外来威胁时,它们又给领袖提供宝贵的支持。如果他们收到过分的压制,则可能会结伙反对领袖。麻烦在于,金字塔顶端的领袖不可能享有真正的友谊。友情的充分展示只能够在大致相同的等级中发生。上下级之间的友谊总是受到级别差异的影响。居高临下和趋炎附势总是会悄然潜入这样的关系,给它蒙上一层阴影。 7、你必须要保护弱小的下属,使之免受迫害 有效的领袖不仅需要保护成长中的下属,以期壮大拥护者的队伍,也要减少已担任主要职务的下属,因为人难免有祸福旦夕,减少他们担心自己被团队抛弃的顾虑,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8、群体的社会活动必须由你决策 领袖仅仅在遇到问题时做出决策是不够的,还必须主动地开发新的发展路线,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魄力,没有色彩。领袖必须培养爱好和热情。如果在某些问题上他表现得胸有成竹,别人就会在一切问题上看重他。 9、必要时,你要安抚最底层的下属 人类领袖对下属的态度一般是严厉强硬,不苟言笑;但在面对最底层的下属时,他们时常还是做出温和的样子。他们的形象过度夸张:谦恭有礼,笑容可掬,挥手致意,一个接一个握手,甚至抚摸婴儿。然而一转过身,其微笑就消失殆尽,淹没在无情的权利世界中了。 10、你必须要主动进攻,挫败外来的威胁或攻击 外来的威胁能够产生强大的内聚力效应,此时在许多方面领袖的压力反而轻了。对于外来威胁,领袖越是大胆无畏、不计后果,就越是显得在保护自己的群体,十分狂热;在紧张的气氛中,无论其行动多么非理性,谁也不敢质疑了(和平时期则会质疑)。此时,领袖的一举一动都是对的,即使错了,他的错误也总是秘而不宣,因为人们相信披露这些错误会灭自己志气。而在和平时期,领袖往往编造外国强权的威胁,至少是夸大其威胁并使之成为潜在的敌人。

对于人类现在的社会,领袖显然有了更多的困难,源于人口的爆炸增长和超级部落的产生。巨大的压力可能会推动领袖去动用暴力,诉诸暴力是应对超级地位压力的自然反应。再者,极端复杂的任务使他不得不全神贯注,难以分出精力应付自己的追随者的问题。此时就偏向于用一种组织力量(专家组织)来帮他做决策,而他就能更好的发挥领袖的“精神力量”。 在我们庞大的社群中,必定有数以万计的人渴望成为领袖,但是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出头的希望,因为竞争的人数和压力都实在太大。因此,有很多的人就开始到次级的专门群体中寻求领袖的地位。次级的“假性部落”像漏斗一样地疏导了由于向上爬受挫而郁积的恶气。 又或者是形成阶级体系:上层阶级或统治阶级;商人和专业人士组成的中产阶级;农民和劳工组成的下层阶级。承认特色分明的阶级使顶端阶级以下的各个阶级能够在各自范围内争取优势。阶级交叠的情况使人有强烈的部落属性。 总之,超级部落过于庞大,许多人的原始属性或欲望无处安放或发泄,因此逐渐倾向于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小的、更精细的“假性部落”。 从这一方面来看,用心良苦的当局侈谈“全球社会的希望”与人类基因中的部落属性是相违背的,他们顽固地忽略了人遭遇到的生物学困难,他们想要强行压制各群体的差异,却并未改善,没有将这些差异转化为更加令人满意的、竞争性社会互动的祥和形式。 对于现代的地位追求者来说,他的社会处境是这样的:①有朋友和熟人,共同组成他个人的假性部落。②有自己的地方社群,地方性假性部落。③有具体的身份和归属,例如行业、专业,以及个人爱好、消遣等。④有阶级部落的残余和新的年龄部落。 这些亚群体给他提供了更大的机会,使他能够获得某种优势,满足他基本的地位冲动。但这也是有弊端的,这种优势本身是有局限的。可能会将人局限在某一领域,就像小池中的鱼儿失去了到大池去畅游的梦想。过去,由于僵化的阶级体制,人人都被迫安分守己,这也导致了超级部落停滞不前。有雕虫小技的人可能会志得意满,但许多雄才大略的人物却受到禁锢。结果造成:下层阶级的天才很少能获得机会,上层阶级的白痴却享受唾手可得的机会(即,机会被掌握在上层阶级手中,无论其个人能力是否超过下层阶级)。 尽管贤能体制(例如科举制度)代替了僵化的阶级结果,但是,虽然避免了人才浪费,但它也开辟了一条清晰的从庞大的超级部落底层直达顶端的渠道。倘若任何少年凭借个人的优点都可以最终成为最伟大的领袖,那么,每成功一个人时,无数的人已然失败。由此可见,在任何大型、活跃、进步的超级部落里,必然有大批非常失望的地位追求者。只不过僵化、停滞社会被流动和发展的社会取代。 那么,那些苦苦奋斗的地位追求者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呢?答案是:如果他们爬不到顶端,他们就幻想比自己的实际处境略好的处境。在地位的金字塔中,每一层必然有象征自己这一阶层的标志,例如富人的标志就是豪宅、豪车。此时,地位略低的“次级富人”就努力、强行展示与“真正的富人”拥有的同样的东西,使得自己在外人眼里并非是“次级”的富人,从而可以享受“真正的富人”的待遇,或是某些方面一定的优待。(有类似于狐假虎威的味道。)但优势者也用巧妙的方法来报复。他们被迫接受低位者模仿的事实,然后大量生产放置的高位商品,并用合适的加个吸引低位者购买,他们不仅能从中获利,也使得那些投机者精心制造的“优势”被摧毁,因为人人都拥有时,他们制造的“优势”便不再存在。 再说一种“痛苦转移”的现象。地位的争夺往往是双方都想进攻,但双方都很害怕。此时,如果其中一方被迫发起进攻,而另一方避而不战,则对方已经产生的攻击欲无处发泄,就会让其他的“替罪羊”遭受无辜的伤害。例如:下属不敢对优势者发泄愤怒时,他的怒气就可能转向自己的孩子、妻子、宠物。在极端情况下,当一切事情都极端绝望时,他就可能开始往自己身上发泄(甚至自杀)。值得注意的是:自我伤害(自杀)和伤害他人(杀人)是互补的,当伤害他人时,欲望被发泄,自我伤害的怨气就逐渐减少。这一行为大多在人类身上常见,野生动物从来不会把争夺行为推向极端,唯独在动物园拥挤的铁笼中,我们才能够看到动物接近人类激烈争夺的情况。(某一方面也映射着人类超级部落中的极端行为的原因。)

第三章 性行为与超级性行为

以下为性行为的10种功能: 1、性行为的生育功能 这是性行为最基本的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如果种群数量过多,生殖功能不再是基本的生存机制,反而成了潜在的毁灭机制。例如旅鼠的种群密度达到爆炸性边缘时,他们会自杀。 2、性行为的结偶功能 使双方产生结成配偶的冲动。而当配偶关系形成后,性行为就会有所减缓。 3、性行为的配偶维护功能 性行为能维护和强化配偶关系,尤其是当配偶双方因某种原因而长期分离时。

以上三种功能是人类性行为的基本生育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浪漫的爱情”是现代生活的产物,不久前才出现的,而且是人为造成的。

4、性行为的生理功能 健康的成年男女都有需要反复完成的性行为的生理需求,例如嫖娼、手淫等,否则他们生理的紧张就会逐渐积蓄直到身体发泄。凡是达到性高潮的性行为都会使生理紧张获得释放。如果得不到积极的释放,人体会自行释放性欲,例如做春梦,同时女性可能有阴道分泌物,男性则会遗精。但是梦淫并不是其他释放渠道不存在时持续性发泄的唯一补偿机制。不仅是人类,其他动物也会有自行解决的例子。 5、性行为的探索功能 人类的创造性在性行为上也不例外,人类喜欢用各种新奇的姿势、方法等。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强化配偶关系。但是探索新奇行为的欲望可能导致探索新的性伙伴,从而伤害夫妻关系。 6、性行为的自偿功能 有时,夫妻的房事既不考虑生育,又不搞新奇的试验,但仍然令人满意,而且其功能远远超越房事的配偶维护功能。于是,这种功能就可以纳入我们这一节探讨的自偿功能。这就是自偿性性功能,或者叫纯粹的色情。但是性事唯美的极端追求会使人精疲力尽,影响其他事情的精力。 7、性行为的解闷功能 这是对抗无聊的手段。某些情况下,性行为被用来矫正枯燥单调的环境产生的消极生存境遇。无所事事会损伤神经系统,大脑会全力以赴保护自己,在空空荡荡的环境中,最方便的破解无聊的东西就是自己的身体:咬指甲、挖鼻孔、抓头发等,身体的刺激还可以产生性行为。 8、性行为的镇静作用 神经系统也无法忍受过度的紧张。面对紧张的刺激时,个体就到原有友好而熟悉的行为模式里去寻求逃避,类似于移置活动。 9、性行为的商业功能 如标题所示。 10、性行为的地位展示功能 在《裸猿中》提过,雌性用性行为来消除雄性的攻击性,表明自己对雄性的臣服。作为臣服和支配的仪式,它可以避免流血,如果雄性真的想要对雌性动武,此时雌性的尖叫或试图逃跑,只会是火上浇油。同时,这种性功能也被推广到了一切形式的攻击性遭遇中。弱小的雄性也会模拟雌性的行为来保护自己。展示地位的性行为从原有的性功能中剥离出来,其动机变为表明自己的臣服关系。

男性在需要抬举自己的地位时,会表现出一些极端的措施,例如强奸、性虐,并从中寻求性满足和视为自己的地位有所提高,又或者是将欲望转移到其他的领域,例如拿破仑的尸体解剖显示他的生殖器“萎缩”,这或许是他追求超级地位的原因之一。相比于从前,现在的超级部落产生的压力也远比从前大得多。

第四章 内群体与外群体

对于人类,“领地欲”的源头是三个守护对象——自己、家庭和部落。领地欲让人产生攻击性,同时使人分为内群体(圈内人)和外群体(圈外人),必然导致内、外群体之间的摩擦的产生。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无意中站在某一内群体的角度看待其他的事物。 超级部落的产生和扩展使人口过分拥挤,导致人类的攻击性日益加剧,伺机发泄。各部落之间难免会发展不统一,先进的群体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相对落后的群体,进一步导致落后群体积累怨气。此时,战争就成了大规模的发泄口,外群体让内群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共御外敌。但是,如果没有外敌让部落内部发泄攻击性,又让低地位的人承受过大的压力,他们就会将自己的攻击性转变为骚乱、迫害和反叛。对外战争和内部纠纷是互补的,攻击性能量一定要寻找到一个出口。 每一个亚群体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统一的服饰、徽章等,这在战争中尤为有效。诸如此类的手段能增强亚群体的身份意识,能人们能把自己和其他人区分、归类。但是这种只是暂时的手段,当矛盾解决后,这些使人归类的服饰就被会取消,那些人又与其他的人融合在一起。但是,对于天生的外貌属性,例如肤色,这些标记是拿不掉的,其他的人心里总是有一种感觉:那些人和我不是同一类人。例如,黑人的皮肤在中国十分显眼,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黑人与自己并不是同一个群体,即便那些黑人没有恶意。此时他们就有可能称为长期积蓄的攻击性要搜寻攻击的目标,那些有身体标记的人成了现成的靶子、替罪羊。恶性循环也会由此而生,他们被当作敌对的亚群体,同时也被迫采取敌对的态度行事。社会学家将其称为“自证的预言”。假设的简单例子如下:当一个黑人做了某一件坏事引起国人的公愤以后,人们就将这个外群体人员视为发泄攻击性的目标,此时,人们会将这个黑人的坏行为波及到所有黑人身上,即便其他的黑人是无辜的,但是他们遭到了我们的敌视,他们被迫采取行为反击,这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恶化,此时恶性循环由此产生。 或者看书上的例子: (1)看那个绿头发的人,他在打小孩; (2)这个绿头发的人是恶棍; (3)所有绿头发的人都是恶棍; (4)绿头发的人逢人就打; (5)那里有一个绿头发的人,趁他动手之前快打他(那个绿头发的人并没有挑衅,他不得不自卫); (6)你瞧,我说得对:绿头发的人都是恶棍; (7)你要打所有绿头发的人。 这一暴力展开过程看起来很荒谬,但却非常真实,讲述了外群体如何成为被仇恨的对象。这里有两个寓意:一、不要长绿头发;二、如果有绿头发,务必让没有绿头发的人知道你不坏。 绿头发之所以成为有力的符号,完全是因为它引人注目。黑人在中国做了坏事,我们会仇视所有在中国的黑人,但是如果是其他的中国人做了坏事,我们并不是仇视其他的中国人,因为我们自己也是中国人,我们知道即使他们做了坏事但是我们和他们都是同一个群体(此时,我们虽然愤怒,但是我的攻击性被压制住了,并因为相似的事情而不断累积)。

作者对暴力和战争的原因做了总结,有十大因素(不含意识形态的分歧): (1)固定领地的出现;(人类作为动物,自然有领地意识,即使有了超高的智慧) (2)部落膨胀为人口过剩的超级部落;(种群密度过大会导致巨大的压力,例如,旅鼠在密度过大时会集体自杀) (3)远距离杀人武器的发明;(①远古的投降仪式无法实现;②杀人变得更加轻而易举) (4)首领不必在前线冲锋陷阵;(现代的领袖不会像原始时一样带头冲锋,因此对战争的残酷体验大大减小) (5)以杀戮为业的阶级的产生;(有的人以此为生,同时杀戮也变得更为简单) (6)群体间技术发展的不均等;(先进群体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落后的群体身上,必然导致落后群体产生忌恨) (7)群体内因争夺地位而受挫的压抑与日俱增;(如此) (8)领袖人物争夺群际地位的需要;(一将功成万骨枯) (9)在超级部落里社会认同的失落;(自重感得不到满足,使怨气积累) (10)帮助受攻击朋友的合作欲望;(这是原始冲动。这一欲望会使人在奔赴战场后别无选择,导致他人也如此的连锁反应)

西方人对于黑人文化进行了摧毁,黑人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是有关黑人灿烂文明的早期报告被人为地精心隐藏,于是逐渐被人遗忘,同时白人为了减少对黑人残酷剥削的内疚,编造并使他人相信黑人是劣等的。由于前期的隐藏以及后来的不断编造,黑人的劣性在其他人群的心中根深蒂固。

这一章剩下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人口爆炸将会摧毁人类文明。

第五章 印记与错误烙印

学习机制可分为三种: ①创伤性学习(短促但能给人留下不可磨灭、难以忘怀的冲击,难以淡化,例如车祸。) ②一般性学习(只留下不太强烈、容易忘怀的印象,需要不断重复才能维持其影响。) ③接触性学习(简单的接触,有一个临界期) 印记是正面的机制,导致正面的学习和依恋;错误的烙印是负面的经验,导致错误的固恋。 “印记”:小鸡出壳时,第一个移动的大物体自动成为其“妈妈”,哪怕是一个移动的气球,一般来说当然是母鸡。如果没有这种机制,印记能让小鸡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而且知道自己属于什么物种,让它们在同类而不是异类中寻找性伙伴。 “错误的烙印”:如果一种动物的幼崽由另一个物种的养大,它们成年以后就可能与那个物种的成员交配,而不是与自己相同的物种。错误烙印的表现有:早恋、关系紊乱、恋物癖、同性恋、对宠物的摧残(例如不断通过基因选择将哈巴狗变为更像婴儿)。 对于人类,即使喂养的好,如果失去婴儿期的“爱抚”的印记,婴儿也会焦虑,而且这样的焦虑症将终生如影随形。如果一岁前形成强有力的纽带,成年后自然就表现出缔结强有力纽带的能力。早起良好的印记为儿童储蓄了大量的感情,如果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爱出现了问题,他的适应力就只能依靠婴儿期第一年形成的依恋。 第二个重要的依恋阶段,就是恋爱结偶的性现象。恋爱行为具有一切印记机制的属性。恋爱有一个敏感期(青年期),一见钟情很容易发生,这是一个相当快的过程,和恋爱形成的时间相比,其效果相当持久,即使在没有明显回报的情况下,爱情也可能是很持久的。形成认真恋爱关系的能力需要过渡期,但是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这一过渡期被人为拉长了,因为十四五岁的子女无法独立生活,而此时性伙伴的冲突被人为的压制。不自然的都市环境,它要求比年轻人生物学意义上的生长期更长的见习期。在压力之下,早恋可能崩溃,留下烙印。到了完全独立的成人阶段,在寻找性伙伴时,会无意识地搜寻初恋情人的特征,甚至对婚姻造成损害。 亲子关系给婴儿传达三种信息:一、这是我特别亲切的父母;二、这是我所属的同类;三、这是我将来要寻找配偶的同类。对于第三种教诲,如果儿童与异性父母的关系特别持久而执著,父母的一些个人特征就会进入后来子女寻找配偶的行为中,也就是按照父母的形象去选择配偶。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对于现在的超级部落来说,小型社区那种部落共享、互相交流的氛围难以形成。家庭对外人取防范的态度,内向,互相封闭。 “恋物癖”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第一次性经验时某物品有重要的参与,例如挤压和摩挲,从而留下错误的烙印。性受虐狂也是类似的原因。恋物癖和一般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有所不同。它有点像印记(或创伤性经验):来得快,持续久,极端难以逆转,它也发生在一个敏感期。 “同性恋”的原因有大致以下四点:①童年时都偏向于和同性玩耍而产生短暂的同性恋行为,但这是温和的经验,一般仅限于童年时代。②异性的行为使人不愉快而被迫向同性发泄部分欲望。③童年时父母的角色形象颠倒,例如母亲过去强势而欺负父亲,雄性的潜在攻击性形象转移到母亲身上。④周围环境中没有异性,此时同性就成了最好的性选择。 我们在人类动物园里生活,必然会早遇到许多不正常的关系。我们必然会接触到异常方式的异常刺激因素。我们的神经系统没有对付这种局面的机制,我们的回应模式有时可能失灵。这样的现象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这仅仅是生活在人类动物园里的另一种危险。我们都是潜在的受害者,在他人身上看到这样的额危险时,最恰当的反应是同情,而不是冷眼相看,不能容忍。

第六章 寻求刺激与控制刺激

人类超级部落的发展不再要求我们为生存而斗争,于是如今的人类一生都在进行寻求刺激与控制刺激的斗争,这是幸运,也是不幸。 寻求刺激的人生斗争必须遵循六条基本原理: 1、如果刺激太弱,你可以提出一些不必要却又能解决的问题,借以增加你的行为输出 人类的聪明才智使现在已经解决了大多数的基本生存问题,并且导致很多人为了工作而工作,只有那些极端艰难困苦的阶层才在为生存而工作。如果在工作中已经寻求了刺激,那么在放松时就会偏向不那么刺激的活动。超级部落的好处之一是可以挑选自己的活动,而原始部落的生活是没有选择的,你不得不做这样那样的事情,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无论怎样,取代为生存而斗争的活动永远是替代手段而已,幻灭感容易袭上心头。对付幻灭感有两种方法:①“诱惑性生存斗争”,例如有幻灭感的商人不摆弄自己的豪车,而失去剥掉女秘书的衣服,卷入丑闻后就不得不为他的社会生存而斗争了。混乱的生活平静后原有的替代活动又开始吸引人。②“依靠代理人的诱惑性生存斗争”,形式之一是干扰他人的情感生活并制造混乱,让他人代替自己去承受。另一种形式是认同书籍、电影等虚拟人物的生存斗争,容许自己欣赏强奸、凶杀等而代价不过是一点点钱。 2、如果刺激太弱,你可以对一般的刺激作出过度的反应,借以增加你的行为输出 放纵原理。例如动物园的动物可能会不断地吃游客投喂的食物,甚至对自己造成伤害也不顾。 3、如果刺激太弱,你可以发明新的活动,借以增加你的行为输出 创新原理。动物园的猩猩会向游客扔石头、吐口水,游客就会惊叫乱跑,这有助于消磨时光,野生的猩猩并不会有这种行为。对于人类则更为普遍,人们不断发现新的游戏、新的活动。 4、如果刺激太弱,你可以对低于正常的刺激作出正常的反应,借以增加你的行为输出 外溢原理。动物园有限的笼子中,猴子会反复走来走出,直到踩出一条路,甚至把盛事物的圆盘当作性对象,这样的刺激也聊胜于无。 5、如果刺激太弱,你可以人为放大你挑选的刺激,借以增加你的行为输出 创造“超常刺激”原理。每一种动物都是一套妥协习性的产物,生存的矛盾需求将动物往不同的方向拽。作为超级部落人,我们可以漠视自然刺激的生存限制,随心所欲地放大某一刺激,例如我们喜欢香味,就研制了很香的香水。 超常刺激有一个基本特征:它基于某一自然的刺激,并不需要夸大其中的一切要素。双重机制:放大重要刺激,去除次要刺激。被选择的刺激人为放大后成为超常的刺激,凭借压低其他的(未被选中或无关的)刺激,超常的刺激还可以进一步增强。这样的手法造成低于常态的刺激,于是,超常的刺激就进一步加强了。这就是“刺激极端性原理”,无关的细节被压抑,相关的细节被拔高,更加铺张。例如动漫人物中眼睛特别大,眉毛却没有。 6、如果刺激太强,你可以减少对输入感知的反应,借以减少你的行为输出 削减刺激原理。当外界的刺激过大时,我们不得不堵塞外界输入的刺激,例如蜷缩在角落、闭上眼睛,在《裸猿》中也提到过,痉挛似的的重复性动作也能缓解紧张。但是超级部落的生活责任相当复杂,这些逃避措施不足以解决问题。其他的有效方式有:①睡眠及做梦;②模拟梦境,例如瑜伽、打坐等。如果人类动物不能逃离长时期过度刺激的状态,就会生病,身心的疾病,例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等。旧伤、扁桃体炎、牙痛等复发时,这些信号发出警报:你做事情“过分热心”,最好放慢节奏。但是人们常常去“治愈”这些小毛病;不过即使接受治疗,新的预警信号不久就可能代替旧的预警。

第七章 永不泯灭的童心

作者认为,本质上,创造性只不过是儿童的探索和发明在成人生活里的延伸而已。在儿童时期,任何行为都是新的发明,成年以后,发明逐渐变为了生产。在环境的压力较大时,我们就谨守熟悉的有效活动,我们不去冒新的风险,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我们的求稳建基于经过验证的、可以信赖的、熟悉的常规。 探索中有不确定性,不确定人是令人生畏的。只有两种事有助于我们战胜恐惧,两者相反相存:一、灾难(灾难的到来令我们被迫在恐惧中探索);二、大大增强的安全感。由此可见,有两种基本的探索:恐惧中的探索(在灾难中寻求战胜灾难的探索)和安稳中的探索(安稳中力求大展宏图的探索)。战争时期人们被迫靠发明创造去战胜灾难,此时科技的进步令人惊讶;而和平时人们更偏向于稳中求胜,而没有那么激进。 很多的人想要回归淳朴的原始生活,但他们的幻想注定会破灭。一群都市人建立假性原始社区的行为本身就是重大的探索行为。其最令人满意的是假性的回归,而不是完全的、正式的回归。已经习惯超级部落生活的大脑必然会感到孤独感和幻灭感,要么这个社群崩溃,要么社群不断加强、扩大然后又回归到超级部落。更何况还有其他超级部落人的干扰。 成年人失去精彩的创造力的原因是:儿童的潜力受成年人的压制;成年人害怕儿童的威胁,极力或无意地推迟儿童取代自己的那一天;即使童心未泯的成人也可能背负着沉重的常规包袱。从这个观点看,只有那些童年经历非同寻常的人成年后才能够达到很高水平的创造力,那些童年经历是:一、高压的环境使成长中的儿童去反叛长者的传统;二、没有环境压力,强制顺从的高压之手轻轻地落在儿童的肩头。当然,大多数儿童的经历比较均衡,导致他们又中等程度的创造性和顺应性。 现在的教育中,不少的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自重感而用自己比较丰富的经验去压制学生比较强的创造力,灌输大量需要的“刚性”事实,没有争辩,只有单向的灌输。孩子被送往学校后,脱离了父母的照顾,然后由老师灌输超级部落的“秘密”,穿校服、唱校歌等加强了学生对学校的忠诚。这些都清晰地告诉他:虽然他将要进入更加较为“长者”的行列,但他扮演的角色是顺从的角色,长者驾驭他的强大力量也栩栩如生地留在他记忆中,甚至是创伤经验。最折磨学生的无疑是“考试”,无法取得他人帮助、时间的限制等,很多都与基因中的天性相违背,因此异常得折磨人,例如,人类的天性就是相互合作,但考试不允许交头接耳。显然,这无助于鼓励和拓展童年时代的玩耍、发明和创造的天性。和原始部落的成年礼一样,现代的教育“考验”的作用是灌输超级部落的身份。这种考验发挥着黏合剂的重要作用,创造才能的开发则完全是另一码事。 诚然,现代的教育相比于从前已经前进了一大步,经受了考验的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大量的营养,成功的童心未泯的成人比过去多。但不可否认,那些确保学生吸收当今时代海量知识、能够融入这个社会、培养耐力和后劲等接口看似有理,但无疑压抑了大量的创造潜能,许多领域压抑的气氛让人抵制激进的创新观念,强势者允许小修小补的发明,却抵制着产生新主题的重大革新。 许多的设计师讲究效率至上,例如将房屋变为各种规则的几何图形不断的重复排列,看起来清爽明目。但他们不懂得人类这种动物需要生活的空间领地,领地要有自己的特征,令人惊喜的、奇异的视觉刺激以及路标和建筑的个性。当我们拐过一道弯、打开一道门时最不想看到的是和刚才一样的景观。从空中俯瞰,真正的村落像有机的丛林,而不是用尺子画出来的几何图形。我们往往忘记,我们毕竟是动物,既有独特的弱点,也有独特的优势。我们把自己视为白纸,可以书写任何东西,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来到世上时,就带着一套基本的指令——如果忽视或违背这套指令,我们就会时自己误入险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